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这种游戏对孩子大脑发育特别有好处,你小时候也玩过

事实上,1岁开始,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陪着宝宝一起玩

    

今儿一早还没睡醒,儿子就在旁边大喊,妈妈起来,妈妈起来。我装作没听见。”妈妈,我去开救护车!“艾玛,这小家伙居然将计就计,开启了游戏环节。我内心叹了口气,“装死”根本不顶用好吗,果然一会儿,他就开着自己的小汽车进来,“妈妈,救护车来了,我把你扶起来,去医院!”……

儿子最近很沉迷于这种假扮游戏中,原本我打算偷偷懒,随他自己乐,如果他邀约我就配合一下。不过,全美知名的大脑科学家约翰·梅迪纳却告诉我们:这种游戏对孩子大脑的发育特别有好处。

别觉得那是大孩子玩的游戏,事实上,1岁开始,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陪着宝宝一起玩咯。

“角色扮演”对大脑帮助远比想象的大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玩过“过家家”。你一定还记得,那个时候的我们在角色中都会很较真,比如,扮演妈妈,她是这样穿衣,这样说话的。如果不按照之前设定的做,别的小朋友就会立马指出来。

就比如儿子把小车开来,见我已经起来坐在床上,他就着急地大喊,妈妈,不要起来,躺下去。

这样的认真劲,我们现在看来会觉得大惊小怪。但是脑科学家却认为这才是游戏的最大魅力:因为它会要求孩子们必须遵照相应的规则。比如,妈妈该怎么当,做饭吃饭要有些什么步骤。这会有助于健全孩子大脑的执行功能,也就是能让孩子给自己设立目标、做出计划、实施下去。并且还能排除干扰,完成任务。

研究证实,经常玩角色扮演游戏的小朋友更善于控制冲动,而冲动控制与智力水平密切相关。他们也更富有创意(比如,随便拿出一个物品,让孩子们说出能用作哪些用途,这些孩子往往说的更多),说话的时候面部表情更加丰富、语言能力更强,与人交往时也更为得体。

1-5岁不同年龄段,你该这么带着玩!

所以要想宝宝更聪明,宝宝邀请你一起参与,努力配合是必须的。而且你更应该知道这过程中的要点!!看看大脑科学家约翰·梅迪纳的助手特雷西·卡其娄在《0-5岁:大脑发育关键期的70条养育法则》中给出的具体操作建议。

1-3岁的宝宝:你来示范怎么来角色扮演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刚刚开始学着用一些“道具”来玩角色扮演。

你可以:

教宝宝如何假装某个动作。比如,拿过一个空杯子来,让宝宝看你假装喝水。又比如,拿出一个小锅,一把小勺,对孩子说“我来假装做饭”,然后你假装在锅里搅弄一番,再假装舀起一勺来尝尝。随后,你对孩子说;“现在,该你来做饭啦。”把东西递给孩子,随便孩子怎么弄。

假扮另一个人。你可以这么开始:“宝宝,来,假装我(妈妈、奶奶、姑姑)在做饭。”你假扮的这个角色的特定台词要示范给孩子听,而且最好是孩子曾经亲耳听过的这个特定角色的台词,比如你这么说,“妈妈做饭的时候,今天做虾肉给你吃好吗? ”

玩角色扮演的地方,要单独圈出来,既要方便孩子近处,又要保持相对固定的布置。

提供充足的道具给孩子,比如,旧衣服,旧鞋子;不用了的手袋或公文包;假装医生或者木匠的套装玩具,等

道具可以是各种积木块,也可以是家里的生活用品,比如杯子、勺子,在孩子的眼睛里,这些东西不要太大,要方便孩子把玩。比如,一个简单的小布娃娃,就可以供宝宝假装给小娃娃脱衣服、洗澡、穿衣服了。

22

3-5岁的宝宝:帮孩子出主意,带他们一起玩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知道该怎么玩角色扮演,不过,还需要你帮忙出主意假扮什么角色。

任何生活中的场景都可以来做扮演。出门在外的时候,我们可以指点孩子观察别人的言谈举止,回家后带着孩子模仿一番。

还可以选一段孩子喜欢的故事,现编一段“小话剧”。

带孩子一起做道具,比如,不需要去买假扮医生的“职业装”。拿件爸爸的就衬衣就好,也不需要去买“听诊器”,拿段身子栓一个圆环在上面就好。自己做这些“象征性道具”,本身就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你退居“配角”地位,尽量多让孩子自己做导演、扮主角,由孩子来告诉你下一步该做什么、接下来该做是什么故事情节。比方说,让孩子来当医生,你来假装病人。

用提问的方式,帮宝宝扩展“主演”范畴,增加“剧本”情节:“接下来该怎么样?咱俩假装坐救护车去医院好不好?然后呢?”

同一个角色、同一个“剧本”反复上演多次之后,你不妨帮宝宝提示一下,换上一点新的花样:加入她这个医生是在海盗船上呢?要不,在宇宙飞船上?总之。提示孩子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扮演她的“医生”。

妈咪OK,港大教育学博士主创、国际幼儿教育协会专家指导,关注0-6岁宝宝大脑科学、智商情商,也分享有关睡眠、喂养、疾病等最有细节、最具有参考价值的育儿心得。   本文为妈咪OK原创,版权归妈咪OK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妈咪OK(微信号:mami-ok)授权。 

长按下方二维码订阅

妈咪OK


826
相关阅读
再谈儿童绘本阅读的好处

绘本中要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

绘本妈妈 1 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