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这些年,哪些学习方式欺骗了你?

我们被“听老师讲课”骗得最深;我们被“体验式学习”骗得最惨;我们被“读书学习”骗得最久;

写在前面:

这几日我们在招募导读师,我以为说清楚了导读师是干什么的,实际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要写一篇文章,从源头上说清楚这件事,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探讨大家一直在使用,但收效甚微的学习方式;

第二个部分,以我自己的经历为背景,探讨到底该如何学习;

第三个部分,三课为什么要做导读师以及导读师是什么;

1、这些年,哪些学习方式欺骗了你?

事情还要先从学习金字塔开始说起,这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成果,它用数字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

学习方式

(1)我们被“听老师讲课”骗得最深;

实际上,听别人讲,吸收率只有5%,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果最差的一种。也就是说,水平最高和最差的老师讲同样的内容,从最终的结果上看,最多只有5%的区别。那些明星讲师、专家大咖,除了从学员拿到更多的课酬以外,对我们并没有真正的益处。

你可能会反对,不对啊,有些老师水平就是高,讲得确实不一样,学员都非常认同,也都有很多收获。是的,高水平的老师会做到三点:

  • 第一,通过他“恰当贴切的举例”、“深入浅出的论述”,让我们信服,我们认可了他这个人和这个人的讲述,或者通俗的讲——他说服了你要信服他,此其第一项作用(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培训课堂都做营销,因为认同会带来购买,这是好讲师的水平);

  • 第二,他帮你梳理了“你不知道你知道”的内容,把一些你熟悉而有共鸣的案例,归纳到一个高大上的知识框架中,再用这个框架扩展到几个看似有效的成功案例中,此其第二项作用;

  • 第三,没有第三了,老师从来就没有教过什么真正的新知识和新发明,因为这个世界就没有新发明,大家都是抄来抄去,世界文明就那么一大锅剩饭,师傅嚼完,大师兄嚼,然后分发下去兄弟们四处品嚼;

听来的二手知识,无法真正纳入到我们自身的循环系统中,噎在嘴里,难以下咽,硬要咽下去的话,只会消化不良。

对老师的崇拜和新鲜没有被消化的“知识框架”,会从我们离开课堂开始,逐步还给老师,离开的时间越长,还的越多。所以,听人讲课这样的学习方式,除了满足“别人在睡觉而你在学习”的虚荣以外,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最多只有5%的帮助,基本属于浪费时间。

你可能会说,我见过的课堂不只是讲授,还有很多体验式的互动,帮助学员加强理解,好的,下面这一段就来专门说说。

(2)我们被“体验式学习”骗得最惨;

体验式学习,是近些年在培训领域出现的最能唬人的东西。不可否认,体验环节的设置对于加深理解是有帮助的,但体验只是学习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去学习不是为了“更好的体验”,而是为了“学到”和“用上”。

很多课程把体验当作了重头戏,让学员在培训当场获得了一种强烈的情绪调动,或感慨万分,或喜极而泣,或痛哭流涕,让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情绪释放,唤起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痛苦之身”,每一次的唤醒,我们都能获得一种重生般的喜悦,类似于所有强烈刺激后的快感(比如吸毒),让我们沉迷其中却没有任何帮助。

过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接受这样的刺激,会像毒瘾发作一样的浑身肚子疼,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爱参加这类培训的,总是那一类人(农民企业家或有钱有闲的妇女),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没有确立,容易受到蛊惑影响,更容易对课堂里的“体验”上瘾,需要定期回到这样的环境里去释放一下。

我们承认,“适量”的体验对知识的吸收是有帮助的,越来越多的讲师看中了这一点,在招生的时候,会以体验式内容为噱头,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会以“有多少个互动”来彰显自己的水平,这样就是本末倒置,是为了体验而体验了。

而从本质上讲,不管是“适量”的体验,还是“过度”的体验,甚至不管课堂是不是体验式的,你还是做了一个课堂,上一段讲到,这种学习的吸收率只有5%,就算你做出花儿来,也是把功夫花在了刀柄上。

现如今我们能看到大部分体验式课程,只是为了追求“与填鸭式相反”的形式,做了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甚至不符合主题的体验式互动,这种把不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大众成功学拼凑在一起的体验式课堂,不但浪费时间,还浪费钱。

(3)我们被“读书学习”骗得最久;

  •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让阅读成为终生学习习惯”,这些名言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道理,如果你离开了学校和课堂,还有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学习方式——读书。

  • 我过去也是读书的拥趸者,为此买了很多书,书架不够用了,书并没有读多少,很多书摆在那里一年又一年的承接灰尘,后来索性买回来就不拆包装了,等想看的时候再拆。接下来,书架上没拆封的书越来越多,唯一的好处是随便拿起一本都可以送人,全新的

  • 发现买书不读以后,开始尝试电子书,比纸质书便宜还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读书,于是下载了各种在线读书软件,最后,很多被购买收藏的电子书,阅读完成率都不到20%,基本是读了前言和目录,就没有下文了;

  • 电子书也读不完怎么办,罗辑思维应运而生一款APP叫“得到”,只把一本书的核心内容精编成电子书,节省了看书的时间但并不影响内容的吸收,大部分精编书籍只需要0.99节操币,节操币和人民币的汇率是1:1,我看后欣喜若狂,赶紧购买节操币,下载了不少书。

可这样省时省钱的读书方式已经送到嘴边了,最终我还是没有时间去读完这些书,好像下载完了就完成任务一样。(我知道你看了这篇文章,肯定忍不住要去下载,别怪我没提醒你)

面对碎了一地的节操,我突然明白,读书这事跟书没关系,是人的问题,人懒又不承认,非要打扮成读书人,其实就是一个又懒又不安分的俗人(我说自己呢)。

在著名的无边界终生学习的MOOC网站上,大量的学生,都没有把一门课学完,MOOC平均每门课注册是4万人左右,但最终能拿到那门课合格证书的不超过100人,失败率高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为什么呢?著名的“农民企业家”俞敏洪老师总结说:因为读书学习或网络自主学习方式,都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苦的问题,学习是一门苦差事,大家都不愿意面对这种苦。

我看过一篇写钱钟书先生如何读书的文章:

“他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最后整理他的笔记:外文笔记共一百七十八册,三万四千多页;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还有读书心得,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

读书,只有自己把书嚼一遍,再整理归纳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记笔记),才会真正有所裨益。回想过去几年中,你真正认真读完又保存下核心内容的书籍,寥寥无几吧。我最讨厌在面试的时候问,说出你最近在读什么书,纯粹是自欺又欺人的问题。

我们身处的生活太丰富了,而读书太苦了。“读书学习”这四个字经常放在一起骗人,事实上除了钱先生这样的大家,我们中很少有人能通过“读书”的方式完成学习,至少对大部分人是这样。

2、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学习?

我们被“听老师讲课”骗得最深;

我们被“体验式学习”骗得最惨;

我们被“读书学习”骗得最久;

把以上三句话的“们”去掉,其实更贴切,我之所总结这三句话,是因为这都是我的经历。

  • 我曾经也是个有身份证的讲师,在上千人的会场里唾沫横飞,被千百道带着钦佩和信任的目光殷切的看着,于我却如烈日灼心,我讲的是对的,但真的有用吗?学员课后的“感慨和感谢”堆积如山,而我却在如潮的掌声之下却愈发心虚。因为我看到了一批又一批从这个课堂走出去的人,依然按着他们过去的习惯在经营企业,无一例外;

  • 我曾经痴迷于体验式课堂,以为找到了人格突破的灵丹妙药,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深深的看见了人性的诸多痛苦,而比这些痛苦还要痛苦一万倍的是,我终于明白了这种方式帮不了人,甚至那些授课者自己也帮不了自己;

  • 我也曾经在“读书学习”这种方式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不能说一点收获也没有,但确实很苦,不适用于更多人采用;

  • 我跟很多企业家朋友聊起培训无用,他们总是说:多亏听了你们的课程,这些年还是改变很多。他们不觉得这是言不由衷的敷衍,只有我知道,没有这个课程,他一样会像今天这样优秀。记得广州立白的陈凯旋总裁在课堂上分享:“我做企业,五十亿之前没有觉得费力,现在过百亿了,确实感觉力不从心了”。很多培训机构的目标客户,企业产值都不过亿,最终这个企业能过亿,是他自己本来就有的本事,你只是有幸同行而已;而那些自己折腾不起来的,基本属于先天不足,参加多少培训也没用;

作为一个曾经以培训为生的人,作为离开企业咨询转投亲子教育的妈妈,我渴望找到更好的成人学习方式,因为我看到了诸多企业和家庭的问题背后,都是人的问题。我不甘心,苦苦在思考到底什么是更好的终生学习方式。

我开始频繁参加各种学习、各种俱乐部、各种微课,直到有一天我卷缩在一个公寓的客厅的地板上,围着几个妈妈参加了一场读书会,我感到眼前一亮,对,就是这样一个并不新奇的事务,在我眼里就像新大陆一样被“发现”:

  • 既不是参加培训;

  • 也不是完全对着书本在自学;

  • 这种以经典书籍为蓝本、自我阅读与交互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调动了更多人的参与;

  • 一边学一边解决自家的问题;

  • 同时,你还能在别人的眼里看到你自己意识不到的问题;

这就是学习金字塔中更高级别的学习——阅读、演示、视听、讨论,读书会是集这些方法于一身的,学习的吸收率可以从5%提升到20%-50%,这是多大的进步啊。

我把这种发现上升到了超越以往学习方式的高度,准备大干一场,没想过能不能赚钱,没想过会不会被客户接受,我始终认为有价值的就是值得去做的,从30块钱读一本书开始,我按照自己认为的“真价值”做了“三人行父母读书会”(三课的前身)。

我们认为,没有专家和权威,严格尊重书本,重视交流而不是培训,专心的读完几本经典的亲子书籍,跟一个群体一起学习、讨论、实践和成长,比你交几千块钱,参加那几天培训的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三课父母读书会就是给父母们提供的自助学习平台,服务那些愿意通过读书来提高的家长,我们的读书会不像很多免费的读书会:

  • 泛泛读;

  • 读完一段就是大家讨论;

  • 可以打酱油;

  • 可以一直说;

  • 可以跑题;

  • 没有跟进;

  • 缺少可视化材料……

总之,你来参加才知道为什么物超所值。

也许你听完这一大段,还是会去听课,而不愿意自己去嚼一嚼大师经典、还是禁不住体验式课堂的诱惑、还是停不下买书的手,没有关系,人只有在尝试了很多衣服以后才能找到自己的风格。我有信心,即便你暂时没有加入到三课读书会的行列,只要是渴望成长,尤其是在亲子领域渴望成长的朋友,我们早晚会走到一起的。

3、我们为什么要做导读师?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做读书会这个过程带给我最大的礼物和惊喜,还不仅仅是读书会,而是导读师,我在自己做“导读师”(读书会主持人)的过程中发现,导读这种学习方式,是通过讲授来进行学习的,能把学习效率从读书会的20%-50%,提升到80%-90%,这简直就是学习者的福音:

  • 首先,过去一直让人头疼的读书变得更能坚持了,因为我要给别人分享,所以我必定要去看书(至少要看读书会的ppt教案),就像医院里的医生,她们是最有执行力的,病人一个接一个的坐在那里,想不干也不行;

  • 其次,每个人都可以在教授别人的同时,再一次提升自己,从而获得另外一重天地的收获;

  • 最后,与别人分享一本书,让很多人因此受益,这种付出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足以支撑我们继续把这件苦差事做下去,这就是助人的乐趣;

我们不能做到让学习这件“苦差事”完全变甜,但至少能做到让你喜乐参半、欲罢(罢工)不能^_^。

再看看学习金字塔,“教授给他人”是学习效果最好的方式,平均学习保持率在90%以上,所以现在会有翻转课堂、可汗学院这样的学习方式,都是让人在教授中学习的探索,这也是我们跟很多伙伴推荐的三课导读师项目:

这是让你通过带领读书会的方式进行学习,是给父母们提供的学习快速通道,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完全傻瓜版的所有资料,你不用担心自己水平不够、经验不足,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愿不愿意通过助人的方式来成长;

这不是一个你学会了,就可以给别人去开课赚钱的项目,这是一个以教授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我们欢迎普通的妈妈加入这个项目,通过导读来自我提高,不欢迎那些以导读或读书会为获利手段的机构或亲子讲师;

这不是占用你大量时间的项目,全职妈妈可以利用孩子午休的时间,上班族妈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兼职,自我提升的同时也为自己将来迈入职场、转换工作或退休后的生活留一个可能性;

我们只希望通过这种高效的成长方式,聚集一批爱读书、爱分享的高素质妈妈,与大家携手共读20年,做中国亲子教育领域做满1万小时的手艺人。

结尾:

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方式上的探索,也是三课所有产品的缘起。

当我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孩子时,亲子就出现问题;

当我的成长速度跟不上爱人时,婚姻就出现问题;

当我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团队时,合作就出现问题;

当我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客户时,公司就出现问题;

这世界表面上种种困难,实质上都是成长速度的较量;

三课一直在探寻最有效的学习成长方式,让亲子领域一部分家长先成长起来。

作为三课的发起人,我们曾迷失在“听老师讲课”、“体验式学习”和“读书学习”当中,因为有了昨日的迷失,才有了今天“读书会”这种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有了“导读师”这种效果更好的成长项目。这些年,哪些学习方式欺骗了你?也欢迎大家与我们交流你的学习体验,一起探索成长之路。

【关于我们】

最后,跟大家交代,这条路并没有结束,之所以改名为三课,是我们认为有三堂课比较重要:

1、自助课:读书会

2、助人课:导读师

3、互助课:实践课程

我们一直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方式做想做的事情,希望这片自留地,于人于己都有所裨益。愿我们所走的弯路和并不成熟的探索,能让大家在终生学习的路上,拨云见日,越走越好。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关注三课公众号,在后台留言,并注明“转自三课(公众号:sanclass)”

 

1020
相关阅读
荷兰教育:家庭作业掀起的风波

荷兰政府规定,孩子四周岁必须入学,小学学制八年。.

海外教育观察 0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