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给幼儿园的小朋友留作业

阳性抑制,习得性无助,托尔斯泰的三个问题

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各个教育网站,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家长就在思考要教孩子们学点什么,家里蹲的问自己怎么教,走出去的问报什么班。在婴幼儿版块随处可见大量的知识技能分享文章。此时,我们看到,随着知识技能以违反天性和发展规律的不断提前化,本该小学儿童阶段产生的阳性抑制,习得性无助等退缩性心理状态走入了幼儿。这种情况已经非常常见了。


网友@然然牛发来的信息:

孩子6岁,对写字作业特别没耐心,答应完成的作业不想写了就各种讨价还价不要写,没有打骂,跟他讲道理让他知道答应的事情做不到会有什么损失,他看起来是明白了,但下次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请教大家,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还拿出一个资料是惩罚有过,但不是次次都能执行到位。不喜欢写字好像也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的事情,就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兴趣的样子。

我身边也有一个跟这种情况差不多的。我的一个朋友,把房子买到了远郊区县一个非常不错的小区。这个小区自然环境不错,但教育配套设施完全无法和城区相比拟。孩子上的就是楼下私立幼儿园,中班开始,老师就给孩子们留作业,用的是小学生的卷子。在那个孩子数字概念还没有建立好之前,妈妈和孩子做的这个卷子苦不堪言。这个孩子上一年级学习还好,过了二年级,基本上就摁不住了,不写作业不听讲。

这件事情对我最大的刺激是,我当时明知道不对劲,但我没有充分的理念高度和具体案例指导和分享给那个妈妈和孩子,在幼儿阶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导致我眼睁睁看到我孩子的同龄小朋友今天成为这个样子。我朋友的当下,有可能是然然牛的小学阶段。未来,如果继续以各种威逼利诱来控制和监督孩子,到了青春期,前期控制和压迫有多厉害,少年的反抗就有多厉害。


幼儿阶段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主动感和内疚感冲突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幼儿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标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上取得的成就与幼儿在这个阶段所达到的主动性程度有关系。他们的天性会促使他们不断在对外在探索和突破中学习,不断获得学习的主动感。同时这个阶段是亲子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们在探索中,特别是与自己信赖的家人,尤其是父母发生冲突会本能内疚,产生这个阶段的危机。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反抗也带有深深的家庭文化烙印,如果家长有暴力倾向,孩子们的情绪发泄行为就是暴力。

如冉冉牛这样的家庭,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互动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主,对于违反孩子发展天性的互动,孩子们 通常是本能的消极应对。他们理性上知道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但本能会跟着天性走。所以答应的事情不是他们不想完成,而是做不到。此时父母再以各种软硬惩戒来逼迫,纵然达到了一时的效果。对于内疚感冲突真的是伤害很深。

冉冉牛和我朋友家的孩子都是处于幼小衔接阶段,带着孩子提前学,以规避未来学习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孩子进行的互动。其实做这样的互动也没有问题。幼儿天性是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并且在略有难度的挑战中获得成功以完成他们的主动性建立。只要做符合他们年龄段思维发展和能力所能达到的互动就可以。

这个互动最好是带孩子一起做游戏。作为认知类养成的游戏,需要具备符合孩子们认知发展的几个特点。首先一定要由浅入深,比如说,对于数字概念的建立,必须是从会数实物开始,拿着实物做加减的互动游戏。最经典的就是两个人分豆豆,五个豆豆分一分,你一个我四个开始。把十的拆分做熟练了,再从九做进位拆分。其次,由片面到全面。幼儿的认知是从实物的局部到整体的。他们肯定是先被一个他们感兴趣的部分所吸引才能逐渐地走入对于整体的探寻。

幼儿阶段带孩子们看绘本,很多人困惑与到底是让孩子们认字还是看图片。肯定是让孩子们看图片,让孩子们自己说出来,对图片上哪个部分最感兴趣,为什么,这个图片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孩子们的感受是最灵动的,然后再逐步地进入对于图片的整体观察。无论是由浅入深还是从局部到整体,从表面到内在,幼儿阶段,大人和孩子在一起是一起做,一起玩,而不是端着我要教你,你要认真学习的架子。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告诉我们,这个阶段孩子们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无法换位思考。当他们达不到大人的要求,被大人以道理来训导的时候,他们想不了这么深这么远,他们只知道自己不灵,但听话也做不到大人的要求的时候,由内疚感引发的无助由此产生。

冉冉牛还没有到我不行,我做不下去的程度。他只是在以本能和大人应对,我知道我要做,我能做就做,做不到就不做。我女儿在大概四岁的时候,闹的很厉害,她那时候说的最多的话是,我学不会,我要妈妈,我不做。真的走到了这一步又该如何。这个时候,跟孩子讲任何道理都是没有用的。当孩子已经发出这样的声音的时候,首先我们一定要接纳孩子这个认知,因为他们要经过多大的打击才能走到这一步,这是所有她身边的成年人都值得反省的事情。他们也很无助无奈。

其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互动都是做出来的玩出来的。当孩子已经没有主动性去探寻的时候,我们要带着孩子一起去做。这个过程需要目标明确,要求合理,跳一跳够得着。我们是通过一起学会跳跳球所达成的。那次我也不会,我们一起在探索中互相分享这个过程所体验到的一些感受和经验。

在最后即将达到目标的阶段,孩子又出现了习得性无助的 退缩,我不会,不想做了。此时我没有接受,我告诉孩子,你只要再做一百下,就可以成功。大概她跳了三十多下就达成了。这是孩子第一次体验到经过努力目标实现。日后,她写自己名字的时候,也是在瓶颈状态,我们用从局部到整体,分解到统一最后实现了目标。最后,如果有条件,此时孩子们的认同感除了父母还有年龄略大的哥哥姐姐,找到他们认可的这样的小朋友,带着他们一起玩。

的的确确,从幼儿园走入小学这样的过渡阶段,父母的担心是值得接受的。我们都知道,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他律期,因为能力的缺失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认可,由此带来孩子在群体环境中的自我认知低评价会引发出很多问题。除非父母有足够的发展学理论储备和沟通与情绪管理能力,才有可能让学前知识储备零基础的粘液质尤其是敏感的抑郁质孩子们顺畅走过。

这几天满格也开始讨厌幼儿园不上幼儿园了,满格妈妈这么大的牛人做别人的案例头头是道,到了她自己的女儿,也是过了几天才以无条件接纳走过了这个过程。作为普通家庭的亲子互动,学前我们有必要带着孩子建立一些认知。

那么我们尽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做符合规律符合发展的互动,尽可能不要让负性心理状态提前降临到我们自己孩子的身上,当然降临了也没有关系,父母再练接下来的本事就可以。但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伤到了孩子,且无法疗愈到我们的孩子,一个在探索过程中不断被内疚感冲突到的孩子,未来好一点是循规蹈矩的好孩子,遇到问题就妈妈在哪里,妈妈我做不到是多么的正常。

托尔斯泰有一个著名的三个问题。无论从哲学角度还是心理学角度,都非常经典。如果我们的孩子还可以接受绘本,我们就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尼古拉的三个问题一起来思考吧。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情最重要,什么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回到这个主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和我的孩子在一起,当下,做符合发展规律的事情最重要,无论我们做什么。

868
相关阅读
孩子上小学前的五个准备

如何让孩子顺利顺应小学生活.

成长营 1 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