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师师答疑之不要嘲笑我

成长与疗愈

题主:我家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跟我反馈说孩子上课不爱发言,很害羞的样子,但是下课跟其他小朋友玩得还挺好的,可能是有点放不开,让我在平时的教育里多引导,老师在学校也会多创造机会锻炼孩子。回家以后我问孩子为什么不发言,她说之前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自己走神没听到,说答不上来,周围同学哄堂大笑,后来才知道老师提问的是一个特别特别简单的问题。从这之后自己就不敢发言了,怕同学们笑话。

请教一下各位家长和老师们,我该如何引导孩子呢?是跟孩子说脸皮厚点不要紧,还是说给物质奖励,或是其他办法呢?麻烦大家了!

答疑:这件事情,我孩子有几乎一模一样的经历,越是敏感的孩子越是对这种刺激反映强烈。过去我用话术走程序,现在孩子学会使用绘本工具。

这个程序是,引导孩子自己把整个过程完整说出来,无论是怎样的心情。整个说的过程也是一个疗愈。大人在这个过程做接纳的倾听即可,不发表任何看法。等孩子平息之后,问孩子几个问题。无论是否回答问题,你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如何。当老师提问的时候,无论是否举手,你的思路在哪里。面对同学的哄笑,除了不主动举手,你还会有什么选择。
在我们多次这样的磨合后,我们都放下了学习是为了老师评判这样的心结。面对哄笑,在机构,会得到老师的支持,孩子会大声反驳,笑什么笑,你们笑我我很生气。老师会配合让同学安静。在校内更多的哄笑起源于老师的不接纳,尤其小低,孩子们的评判标准来源于教师态度,孩子没有安全感,无力反抗,我接受孩子不举手的自我保护。
现在我学了绘本共读。孩子有了委屈,睡前自己找相关绘本。学会爱自己是一套很好的疗愈系列,但里面的不许嘲笑我,更多依托老师的水平。并没有支持到我的孩子。但在整套系列中,孩子看到大声说不的力量,朋友的力量,自我的力量,每一次共读,是带着疗愈的共读。前半程与主人公共同的经历,孩子经常哭的很伤心,后半程,孩子一起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这就足够了。

 

这个答疑做完之后,题主并没有给我回应,其他版友有找我分享绘本的,也有纷纷给我的回复点赞的。我想说,这些事情都是非常普遍的经历,几乎每一个敏感的小女生都会遇到。上周刚刚发生的事情,孩子又一次被同学嘲笑。孩子回来跟我讲述了这件事情。最后她说,这些同学就是喜欢嘲笑别人,我虽然心里难过,但也习惯了。从害羞,愤怒到对自己负面感受和同伴互动的接纳,也许每个人都是这样长大的。听着孩子一路走来的故事,看着她在慢慢地长大,想着我自己童年的茫然和无助,我的心中隐隐的心酸心痛相交集。

 

851
相关阅读
可怕的“中国式嫉妒”,只因父母常说的一句话,你还在对孩子说吗?

可怕的“中国式嫉妒”,只因父母常说的一句话,邻居家的孩子就成了小朋友们心中永远的伤痛。.

鲍阅 1 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