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无论今天辩论有多么重要,未来只会更加重要。”

陈曦君老师认为,辩论是这个世界上最酷的事情。

本文作者:陈曦君-甜甜圈思辨社导师

不论是辩论赛亦或奇葩说,当黄执中、马薇薇们煞有介事一本正经站起来讲道理的时候,很难有人能抵抗心中的肃然起敬,然后只能不自觉地频频点头…


所以,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辩手必须是伶牙俐齿、滔滔不绝的。


事实确是如此么?


以我的经验来看,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先不说颜如晶是个极度内向甚至有点社恐的人,但并不妨碍她在辩论场上舌灿莲花;林正疆从小口吃,话都说不利索居然可以拿到国际大专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而黄执中更是到了四五岁都不会说话,没想到现在居然已经以此为生…



所以辩论这件事,并不看天赋。


生活中需要辩论的场景比比皆是,真的太多了。


从孩提时代咿呀学语的求食啼哭,到外交谈判中各方的据理力争;再到和朋友聚会喝酒的侃侃而谈——哪怕淘宝购物、菜场买菜,总也要找个理由让商家便宜一点,这些场景都需要用到“辩论”。


那么“辩论”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群吃饱没事干的人在整天抬杠吵架么?


当然不是!窃以为,辩论是这个世界上最酷的事情之一。


古时,曹刿凭借口才和见识取信鲁庄公,赢得长勺之战;孔明在东吴舌战群儒促成抗曹联盟,甚至后来伐魏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骂死王朗;商鞅与孟子的稷下学宫论战,令寂寂无名的商鞅大放异彩,驳得孟子哑口无言……


即便到了今天,巴黎和会的顾维钧,鞠躬尽瘁的周总理,以及电视剧上精彩的法庭辩论和无数激动人心的演说,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那么辩论的本质是表达和沟通吗?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演讲和聊天就能做到。


那么辩论是为了把人怼到无话可说吗?那是吵架,毫无意义,徒增负面情绪。


在我看来,辩论更多的是合理说服,同理共情,让自己的观点被感知,被接纳。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都是初来乍到这个世界,如何能让他们更好的学会运用语言这门工具,与这个世界进行平等、善意、有效率地交流,更好地接收到这个世界予以他们的信息反馈,最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三观和话语方式——这便是少儿辩论训练营的终极意义。


一场两场比赛的输赢或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通过学习辩论是否拓宽了自己的格局和视野,是否积淀了广博的知识和经历,是否有勇气慷慨陈词“您的意见我方不敢苟同”......


末了唠叨一句,学辩论的好处还是挺多的,比如会变得专注、幽默、反应迅速、文笔斐然等等,别人讲过的我就不多讲了,毕竟我还没见过一个打辩论的人有忧郁或者抑郁症的!



2
相关阅读
孩子发脾气、打人,为什么?怎么破?

孩子发脾气、打人等攻击行为实际上和他的吃喝的本能需求是一样的。表现出来的所谓的不听话、骂人打人的表现实际上是正常的本能反应。.

妈咪ok 26 2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