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岁 2.5-3岁 3-4岁 4-5岁 5-6岁 6-7岁 7-12岁

当所有等待都变成曾经,我想说好多精彩的故事给你听

明知不可能的人和事,到底要不要去追求呢?

“人活一辈子,往前看只有未知,往回看只有记忆。当我们老了,最值得庆幸的不是得名得利,而是无怨无悔。”

上周看到顺丰快递的小哥挨打,以及华为总裁任正非被拍,写了一篇关于平等的文章。不少小伙伴在留言里告诉我: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平等。

我很赞同。

可是然后呢?就认了?就不用呼吁平等了?因为向来如此,所以就安之若素?因为谁都一样,所以就忍气吞声?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用“向来如此”、“谁都一样”,来掩盖自己的懒惰和怯懦。可真相是,没有一种“向来”,能在宇宙洪荒的起点就确立下来,纹丝不动地传承到今天。也没有一种“一样”,能覆盖各色的种族、阶层、职业,成为普世的真理。

习以为常、人皆如此,常常是我们向现实妥协之后,最心安理得的自我说服。

明知不可能的人和事,到底要不要去追求呢?我的答案是,当然要。25.jpg

在我们都曾无比厌恶的教材和教辅里,有大量追求理想的殉道者。有的枭首示众,有的烧死在火刑柱上。可千百年过后,多数人记得的名字,属于“刽子手”还是“受害者”?广泛传播的,是暴行还是学说?

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里,记录了卡斯特利奥与加尔文之间像“苍蝇战大象”一样的斗争。我们惊奇地发现,看完之后,同情并铭记的,并不是曾经流亡、被捕、倍受迫害,后来一跃成为日内瓦宗教领袖的加尔文,而是独立、不懈、无惧无畏的教授卡斯特利奥。

哪怕卡斯特利奥并未胜利,还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他奉行的准则,度过了黑暗的岁月,直到今天仍在闪耀光芒。123123123123123.jpg

村上春树在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的时候,做过一个著名的演讲。他说,身为一个作家: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正确不正确是由别人决定的,或是由时间和历史决定的。

不少人把这段话解读成个人和体制之间的对立。可在我看来,村上的姿态背后,蕴藏着更深的潜台词:以卵击石,一定不会完好无缺。但明知不可能,还要去追求,恰恰证明人类勇敢、自由、有尊严。12312312312321312123.jpg

上面的例子太高大上,来讲讲普通人。

和多数人一样,我是个怀揣梦想的现实主义者。写作谋生,是我最心仪的生活方式。可读书那会儿,我自己也明白,单纯依靠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要过上宽裕的生活,恐怕不太可能。

为此,总要找个靠谱稳定的工作,偶尔写点外稿,打点零工。最忙碌的时刻,每天要码八千一万字,写完抬头看看雪白的天花板,都像是活字印刷的雕版。说好听点叫幻觉,说难听点都有了心理阴影。最委屈的时刻,连“的地得”都分不清,聊天都满是病句的甲方,还要给我写好的广告语做莫名其妙的批注,顺带上一小时的“常识课”。

事到如今,仔细想想,幸好没有屈从于一时的气馁或愤怒,没有在最动摇的时刻说放弃,还把想写的东西坚持下来,才有了你们,和我共享文字承载的欢喜和忧伤,一起体验生命相遇的肤浅与深刻。

这种场景,于当时的我是天方夜谭,眼下却真实地发生了。

人的目光总是有局限,当下认定的不可能,也许将来的某一刻就成为可能。只要肯付出,肯努力。

虽然努力未必就有意料中的收获,但不努力,注定不会一如预期,还容易牢骚满腹、止步不前。123123.jpg

在我身边的朋友里,也有不少挑战“不可能”的。我本科毕业那会儿,创业还不是什么时髦,甚至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可有人放着优质的学历和稳定的工作不要,选择做个体户,一直到现在。还有个朋友,妻子怀有身孕,自己却毅然辞职,就着看准的事业日以继夜地干。如今,非但一家人生计无忧,说是远胜中产都并不为过。

他们决断的那一刻,当然也想过“不可能”,可追求着,追求着,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沐浴着奋斗的温暖。

举这些真实的例子,不是为了教化和说服。我们未必能改变世界,甚至都无法改变身边的人,但追求本身,一定意味着自我的蜕变。明知不可能,还要去追求,不是知道不对还要任性妄为,而是自问想做、要做、应该做,就不计代价地去实现。24.jpg

人活一辈子,往前看只有未知,往回看只有记忆。人生不仅是结果,也是过程。回忆不必苛求完美,也不必全是幸福快乐,但至少,我们要经历过、拼搏过、奋进过、努力过。当我们老了,才会得到最珍贵的礼物:不是得名得利,而是无怨无悔。

世界往往在“不可能”之中日臻完善,人生往往在“不可能”之中绝处逢生。哪怕明知不可能,只要愿意,就勇敢去追求。

李宗盛有一首不甚知名的歌叫《远行》。在这首写给女儿的歌里,有一句最打动我:

时间不停 时间不停 原谅我依然决定远行

当所有等待都变成曾经

我会说好多精彩的故事给你听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关注傅踢踢公众号,在后台留言,并注明“转自傅踢踢(公众号:傅踢踢)”

874
相关阅读
我为什么反对中国家长用游戏力?

游戏力迎合了喜欢直接找方法的家长,让他们更深更猛的插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不能自拔!.

SanClass三课 30 3797